-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记者昨日从云冈研究院获悉,截至10月25日上午9时35分,云冈石窟景区今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当日的参观人数为12909人,景区还从当日入园游客中随机抽取了11名幸运观众,这些幸运观众在文物保护人员的引导下,走进正处于搭架保养阶段的第5窟,近距离感触千年石窟的造像肌理与艺术脉络。
近年来,云冈研究院通过优化服务、创新文化表达、强化文物保护等举措,不仅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有序”的文旅新态势,更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为文物永续传承注入科技与匠心力量。
为应对游客量增长带来的服务挑战,景区持续深化以游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服务贯穿游览全流程。通过网络预约购票系统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在重大节假日推出延时开放的弹性运营机制,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需求。同时,景区部署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系统,通过分布在核心洞窟的传感器实时捕捉人流数据,一旦某区域密度超标,便会通过广播和现场疏导等方式分流,确保游览安全与舒适度平衡。
为打破传统文物景区“单一景观”的局限,云冈石窟持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路径。今年陆续推出“般若——郑勤砚作品展”“万年:明代的城防与边防”“云冈·千年回响——第五届全国壁画大展”“探弥·云冈:超沉浸数字光影+XR大空间展”和云冈石窟诗词民族管弦乐演出,以及全国科技周、文化自然遗产日、精品研学团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在视听共鸣中触摸历史。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文化表达更接地气,更推动云冈石窟从旅游目的地向文化体验地转型。
虽然游客量在增长,但云冈研究院始终把“保护第一”作为发展的核心原则,今年以来,先后对多个洞窟开展了系统性日常保养维护,目前正在搭架保养的第5窟便是其中的重点项目。
除人工保养外,景区还构建了“科技+人工”双重保护体系。通过无人机巡检监测洞窟顶部岩体稳定性,用温湿度传感器监控洞窟内微环境,持续开展“数字云冈”工程,对重点洞窟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目前已完成80%洞窟的数字建档,为文物修复、学术研究与线上展示提供数字档案。
180名大学生完成“创业预演”
26日,大同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首期创业意识培训(GYB)圆满落幕,来自山西大 ...
2亿余元涉金融执行案款高效到位
“历时一年半,我们终于成功清收了某房企客户的不良贷款本息合计2.04亿元。”近日,中国银 ...
大皮巷北段破损围挡装饰草坪已妥善处理
10月26日,记者回访大同古城大皮巷北段看到,破损围挡装饰草坪已妥善处理,周边环境整洁干 ...
锚定方向乘势而上 凝聚力量接续奋斗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
云冈石窟今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
记者昨日从云冈研究院获悉,截至10月25日上午9时35分,云冈石窟景区今年游客接待量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