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招聘网新闻,大同招聘网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大同人才网 >> 大同招聘网资讯 >> 大同新闻 >> 观古都历史厚重 品大同文化华彩
观古都历史厚重 品大同文化华彩
2025-05-18|资讯来源: 大同人才网|查看: 141
上图为今年“五一”期间,市博物馆凭借学术厚度与艺术魅力交相辉映的独特优势,成为炙手可热的打卡胜地。 本报记者 于宏摄
图为5月17日,在第49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市博物馆分馆北朝博物馆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为主题,推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趣味性的社教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指导大家亲手制作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北魏明堂主题冰箱贴,深入了解北魏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装饰元素,沉浸式感受北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戎禹仁摄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5月17日,由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中国新闻出版书协之歌书画作品巡展(大同站)”在市雕塑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展出的近300幅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公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盛宴。 本报记者 戎禹仁摄

  本报记者 史涌涛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

  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博物馆,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文明典范城市的文化支撑,是城市软实力的展现。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明确提出支持北京、西安、大同、南京等建设“博物馆之城”。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博物馆之城”,让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博物馆的文化窗口,展现出大同古城文化底蕴、人文品质和历史气韵,在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中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展现古都历史 传承城市文脉

  5月17日上午9时许,正值周六,当记者来到市博物馆采访时,附近的道路已形成小规模的拥堵,博物馆门前游客排起长长的队列等候入馆参观。如今,“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已成为不少人假期旅行的选择,我市把建成“博物馆之城”作为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

  作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大同恢弘的历史风云在这里汇聚,独特的人文魅力在这里彰显。随着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持续推进,一座座承载大同深厚文化底蕴的博物馆更加擦亮城市名片、丰富城市内涵,成为市民、游客走进大同、了解大同的独特窗口。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民俗等资源,积极构建类型齐全、多元多样的博物馆体系,市博物馆已建成1座总馆、9座主题性分馆,年均接待游客达165万人次,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生力军。1座总馆即大同市博物馆,9座主题性分馆分别为梁思成纪念馆、平城记忆馆、北朝艺术馆、北魏明堂遗址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辽金元民族融合馆、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张霭堂故居纪念馆。总馆以通史展为特色,分馆以专题展为特色,各馆特色鲜明,共展陈文物5200余件,展现了古都大同多样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博物馆之城”战略目标,全市博物馆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博物馆之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目前,我市已完成“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布局,博物馆事业整体扩容提质成效明显,全市博物馆总量增至40余座,类别涵盖了历史、艺术、人文、民俗、革命、科学、遗址等,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建设体系已初步形成。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未来,大同市博物馆还会设立更多主题性分馆,助力大同‘博物馆之城’建设。”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

  塑造文化地标 助力文博旅游

  “大同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每一座历史古迹都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历史博物馆。大同的文化底蕴需要细细品味,值得深入探究。”采访中,来自北京的游客赵楠对记者说。她已是“三刷”大同,与前两次重游云冈石窟、华严寺、悬空寺等经典景区不同,此次她携友人和孩子着重打卡的是大同的博物馆,目标榜单中有大同市雕塑博物馆、梁思成纪念馆、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北魏明堂遗址博物馆、晋华宫矿山博物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等。“每参观一座博物馆都像打开一本厚重的书,让人受益无穷。”她说。

  对于很多来同游客来说,大同的博物馆种类众多、藏品丰富,在不同类型的观展过程中可享受独特的文化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如同挖掘大同文化宝藏,格外青睐打卡古都大同各具文化魅力的博物馆。

  在大同市博物馆,通过高品位的馆藏,以更加宏大的历史观了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登临大同古城墙之后,在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全方位展示了大同城墙的历史演变、修复历程、建筑结构及文化内涵等;在大同市雕塑博物馆,看中外经典雕塑艺术品收藏,接受令人震撼的美育熏陶;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从不同角度接受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梁思成纪念馆,感受一代大师为中国古建保护作出的杰出贡献及其非凡的人格魅力;在国家矿山公园煤炭博物馆,感受集煤炭开采、现代科技、自然神奇、探险体验于一体的探秘体验……

  在梁思成纪念馆等处,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专程前来参观打卡的游客呈倍数增长,成为文化大同游的热门之选。许多游客表示,在参观大同各个博物馆的过程中,更加感受古都大同确是一座文化宝藏之城。

  致力传承文明  至情服务社会

  今年“五一”期间,市博物馆及各分馆游客爆棚,市博物馆以“文化惠民、服务提质”为目标,通过延长开放、创新活动、志愿助力等“组合拳”,让历史文化更加亲切可感,成为大同市文旅打卡最热地之一。据了解,节日期间,市博物馆开展多场社教活动,备受游客与市民欢迎与好评。从延长开放时间到智能导览,从主题活动到志愿服务助力,市博物馆以细节服务传递文化温度,通过深化“文物+旅游”融合模式,以更优质的文化供给推动大同文旅高质量发展,让千年古都的历史底蕴在创新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化有效活化利用,努力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把文物建筑合理利用起来,扩大文物资源社会开放度,如利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化寺建设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并积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让文物“活”起来,通过联展、巡展等方式盘活文物,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拓宽文旅融合途径,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北城墙大同市雕塑博物馆连续举办了13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展览”、6届“青少年雕塑大展”,已成为国内美术界知名文化品牌活动。

  同时,作为大同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众多形态新颖、风格独特的非国有博物馆纷纷涌现,正在以补史的方式为大同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注入活力、增添魅力。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我市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文物资源与产品,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通过新业态、新技术、新理念的加入,探寻一条博物馆与城市融合共生的发展路径。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文化地标与城市名片的博物馆,正为城市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最新资讯
微信分享
大同招聘网保安招聘大同招聘网司机招聘大同招聘网会计招聘
大同云冈区大同开发区大同招聘网山西博才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