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连日来,在左云县广袤的田地里,一条条银白色的滴灌带如灵动的脉络延伸向远方,串联起节水农业的崭新希望。近年来,该县全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成功破解水资源短缺困境,走出了一条节水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面对干旱频发、传统“大水漫灌”模式效率低下的难题,该县将膜下滴灌技术列为农业发展“头号工程”,今年推广面积已拓展至3万亩。通过“政府补贴+技术指导”的创新模式,集成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科学施肥等技术,实现“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多重效益。“滴灌带铺到哪里,水管就接到哪里,每亩节水超40%,这项技术已纳入全县农业‘十四五’重点推广项目。”该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高级农牧师冯健全说。作为试点乡镇,张家场乡今年推广滴灌种植面积超1万亩,覆盖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膜下滴灌技术有效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当地玉米出苗率比传统方式高出15%,预计亩产可增收200公斤以上。张家场乡乡长李慧武表示,他们正谋划引入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整合土地资源推进规模化种植,同时衔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让“节水田”真正变成“富民田”。
据悉,该县还计划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实现“精准灌溉、按需施肥”。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该县以技术革新突破资源约束,让有限的水资源浇灌出高效农业之花。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全域推广,一幅“节水、增效、富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大同高专百余学生观摩数字企业
近日,团市委联合市数据局,举办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暨数字企业就业体验日活动,大同师范高等专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报名工作即将开始
我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12月6日至7日进行,网上报名11月7日开 ...
李二口长城吸引游客错峰游
10月下旬,古都大同秋意正浓,小众自然景点与特色体验成为游客“亲近自然、户外休闲”的新选 ...
重载列车动力学专题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11月2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的“重载列车动力学专题研讨会——HXD2 ...
环山西自行车骑游大会(阳高站)举行
近日,“杏花村酒杯”2025年环山西自行车骑游大会(阳高站)在阳高县守口堡村举行,近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