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职位
- 热门地点
- 地区招聘
2023年,我市抢抓“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机遇,党管人才开创新局面、人才政策实现新突破、人才引进提升新层次,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我市依托新建立的各类人才库,精心绘制“人才地图”,准确掌握人才数量、分布、类型、结构与需求,为全方位培养、 引进、用好人才积蓄了活力和动能。
高质建库,打通渠道“聚贤才”。建立“双一流”重点高校学生名录库,协调市教育局、招生办,收集2023年考入“双一流”重点高校学生信息386人。下发《关于开展大同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征集工作的通知》,长期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大同籍或有大同成长、工作经历的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建立涵盖多领域的“大同在外优秀人才库”。在55所国内知名高校设立人才工作站,明确联络人,建立“高校人才联络库”,同时加强与省内高校对接,建立“知名高校校友联络库”。先后组织宣介小组赴95所知名高校开展“筑巢引凤 聚才兴同”招才引智专场宣介活动,5000多名高校学子现场参与活动,并建立跟踪培养库。建立“商会、协会联络库”,充分挖掘省外、市外各行业协会优质人力资源,以点扩面,以才引才,将更多有一定影响力、有突出贡献、有社会资源的优秀人才纳入我市人才版图,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一体谋划、统筹推进中搭建联系桥梁、系牢沟通纽带。 截至目前,共收集整理各类人才2648人的信息,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共110个城市。
按图索骥,拓展人才“朋友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高度重视与在外优秀人才的沟通联系工作,我市下发《大同市加强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大同在外优秀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建立长期联络机制。根据我市“人才地图”分布情况分8个小组,每个组负责对接联系4—5个省级行政区,分别由市委常委所在部门、市人大机关、市政协机关牵头,市直党群有关部门参与,市促投局及市驻外办事处配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主动上门拜访慰问在外优秀人才及其亲属157人次,积极开展座谈会、联谊会等活动,邀请人才代表围绕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等主题交流探讨,积极建言献策。
精准施策,强化保障“优服务”。运用好《大同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激励十六条措施(试行)》《大同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优人才生态十六条措施(试行)》,不断树牢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体现服务温度。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对柔性引进人才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奖励。做好个性化服务,详细了解在外优秀人才的困难及需求,并及时整理反馈。各有关部门“主动跑”“上门办”,快速协调、积极办理,及时解决在外优秀人才实际问题,为其在外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深耕细作,汇聚发展“新动能”。2023年,市县两级走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0余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高校签约合作项目236项;举办“筑巢引凤 聚才兴同” 招才引智活动,引进99名博士研究生、251名硕士研究生, 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03名,吸引2710名知名高校在校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市领导多次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对接,目前已获省委批准建设大同中关村科技园。16支驻京小分队面向京津冀开展产业链招商、上门招商,累计对接京津冀各类单位4100家,775家京津冀地区企业来同考察。与京津冀地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5个,签约金额599.45亿元。举办高速飞车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等活动,进一步聚人气、汇商气、促交流,有力宣传展示大同城市魅力和开放形象。
让大同古韵与天山风情互动交融
“第一次在新疆社区看到维吾尔族阿姨跳麦西来甫,我突然想起家乡大同庙会上的扭秧歌——同样 ...
持续擦亮“国际美食之都”金字招牌
前不久,2025山西非遗好物发布计划暨山西非遗消费季成果展示活动在我市举行,这次活动在发 ...
云州国际艺术空间揭牌仪式举行
9月16日,山西大同大学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广悦·邻里巷实践基地暨云州国际艺术空间揭牌仪 ...
北师大二附中与灵丘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
9月13日至14日,在团中央驻灵丘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牵线下,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180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山西(大同)活动启动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9月15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 ...